开发者平台 APP下载 ENG/中
  • 解决方案
  • 产品与服务
  • 媒体中心
  • 关于我们
  • 综合应用
  • 行业应用
  • 其他推荐
查看所有解决方案 >>
联系方式:159 5921 7190

    综合应用 >

  • 城市治理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监测系统 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监测系统 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智慧市政综合监管平台监测系统
  • 智慧市政
    智慧排水监测系统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系统 供水管网监测系统 燃气管网监测系统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系统 热力管网监测系统
  • 智慧交通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隧道健康监测系统 公路边坡监测系统 轨道交通路基沉降监测系统 地铁安全保护区监测系统 城市道路健康监测系统
  • 智慧水利
    水库大坝监测预警系统 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系统 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测系统
  • 智慧住建
    大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古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房屋建筑结构监测系统

    其他推荐 >

  • 智能终端
  • 平台服务
  • APP应用
查看所有产品与服务 >>
联系方式:159 5921 7190
  • 水体监测
    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T 雷达水位监测仪(管网水位) EN200-D 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 EN200-C 雷达超声流量计 EN202-RDU 雷达流量计 EN202-RD 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F 雷达水位观测仪 EN200-D-FV 声学多普勒流量仪 EN203-DFM-M 外夹式超声波流量计 EN203-DFM-S 水位监测一体机 EN204-WP 雷达电子水尺 EN206-RLG 雷达水位观测仪 EN200-D-V 全光谱水质监测仪 EN205-MWQ 雷达流速计 EN202-RVM 雷达水位计 EN202-RLM 雷达超声流量仪 EN400-RDU 雷达流量仪 EN400-RD 声学多普勒流量计 EN203-DFM 智能水质监测仪 EN400-WQ
  • 结构监测
    智能结构诊断器 EN300-G GNSS监测一体机 EN300-GN GNSS监测一体机 EN300-GNA 智能结构监测仪 EN300-HS 结构健康监测仪 EN301-GNA 智能视觉形变仪 EN600-VD 倾角振动监测仪 EN301-AS 智能倾角监测仪 EN301-AM 智能倾角传感器 EN302-AMB 智能加速度监测仪 EN302-XYZ 智能加速度监测仪 EN302-XY
  • 智能传感
    智能液位传感器 EN100-C-A 智能井盖传感器 EN100-C 智能气体传感器 EN100-C-G 智能定位传感器 EN100-C-P 智能温度传感器 EN100-C-T 智能倾角传感器 EN100-C-S 智能井盖传感器(异动+破损监测) EN100-C 智能温度传感器 EN100-C-TX 压力式液位计 EN100-C-AX 智能裂缝传感器 EN100-C-FF 智能气体传感器 EN100-C-GE 燃气哨兵监测仪 EN100-C-FG 智能压力传感器 EN100-C-PS 智能应变传感器 EN100-C-FS 智能位移传感器 EN100-C-FD 智能风速传感器 EN100-C-W 智能数据采集器 EN100-C-FP
  • 气体监测
    可燃气体监测仪 EN500-CG 智能气体监测仪 EN501-MG 智能气体监测仪(含结构) EN501-MGA 智能气体监测仪 EN401-MG
  • 边缘终端
    智能边缘终端 EN400-IET 边缘计算网关 EN400-MEC 边缘计算网关EN402-RT 遥测终端机 EN404-RT 智能遥测终端 EN401-EG 温度液位监测仪 EN401-TP 电导率监测仪 EN401-EC 多通道振弦采集仪 EN402-VR LoRa边缘计算网关 EN402-LR 智视云盒 EN403-SVC 土壤水分监测仪 EN401-EG-SM 智能泥位监测仪 EN401-EG-ST 智能温湿度监测仪 EN401-TH
  • 漏损监测
    智能漏损监测仪 EN201-LK 智能温度监测仪 EN401-TM
  • 压力监测
    智能压力监测仪 EN401-PS 智能水锤监测仪 EN401-PWH
  • 超级基站
    北斗地基增强微基站 EN400-BD
  • 异动监测
    智能倾角传感器 EN101-BS
  • 开放平台
    AIoT 万宾开放平台
  • 专网平台
    城市智能感知平台一体机
  • APP应用
  • 小程序

媒体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动态
  • 视频中心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ENGLISH

行业动态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动态

中小跨径桥梁轻量化监测:破解88万座桥梁安全难题


当一座服役30年的乡村梁桥因材料退化出现细微裂缝,传统人工巡检可能5年后才发现;当重载货车频繁通行导致桥梁位移超标,滞后的监测无法及时预警——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国中小跨径桥梁安全管理的真实困境。截至2024年,全国公路桥梁中84%为中小跨径桥梁(约88万座),80%服役超20年进入病害高发期,但监测覆盖率仅0.57%。随着《进一步推进公路桥梁隧道结构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24-2030)》落地,轻量化监测技术正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核心方案,为中小桥梁安全装上“智能哨兵”。

中小跨径桥梁轻量化监测:破解88万座桥梁安全难题(图1)

一、中小桥梁监测从“可选”变“刚需”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将中小桥梁监测纳入交通强国建设核心任务,轻量化技术因适配中小桥特点,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抓手。

1.国家政策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

2024年发布的《进一步推进公路桥梁隧道结构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24-2030)》明确两大目标:2025年启动2200座中小桥梁轻量化监测试点,2030年实现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桥梁监测全覆盖,普通省道重要桥梁监测率超60%;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直接提出“推广桥梁长期监测技术”,要求将中小桥梁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体系,打通“监测-预警-处置”闭环;

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JT/T1037-2022)细化监测指标,为轻量化设备提供技术依据,如明确位移、应变、振动等核心参数的监测精度要求。

2.地方试点加速“规模化”落地

政策驱动下,多地已开启中小桥梁轻量化监测实践,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江苏:2023年建成72座普通国省道桥梁监测系统,计划2025年覆盖868座,重点解决长三角重载交通下桥梁疲劳损伤问题;

湖北:2024年启动185座中小桥梁试点,创新“一桥群一方案”,针对山区桥梁地质灾害风险,搭配北斗定位与振动监测设备;

重庆:城市桥隧智慧监管覆盖率达70%,24座跨江中小桥梁通过轻量化系统实现7×24小时振动监测,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

3.监测缺口催生“百亿级”市场

按政策目标测算,2025-2030年需完成超20万座中小桥梁监测改造,单桥轻量化方案成本20-50万元,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而当前仅0.5万座中小桥完成监测,供需缺口显著,轻量化技术成为企业与地方合作的核心切入点。

中小跨径桥梁轻量化监测:破解88万座桥梁安全难题(图2)

 

二、传统监测陷“三重困境”,轻量化技术破局关键

长期以来,中小桥梁监测受限于成本、效率与运维,传统方案难以普及,而轻量化技术从根源上解决这些痛点。

1.传统监测的“不可承受之重”

成本过高:传统监测系统单桥投入超100万元,包含大型数据采集站与复杂布线,中小桥养护预算难以覆盖;

部署低效:需封闭交通钻孔安装,单桥施工周期3-7天,影响城乡路网通行;

运维困难: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维护,数据分散无统一平台,7×24小时监控需大量人力,部分地区因人才缺口导致系统“停摆”。

中小跨径桥梁轻量化监测:破解88万座桥梁安全难题(图3)

 

三、轻量化监测的“四大核心优势”

比传统方案,轻量化技术通过“降本、提效、智能、适配”,完美匹配中小桥梁需求:

1.成本革命:从百万级到十万级

轻量化监测方案通过设备集成、无线传输等技术革新,将单桥监测成本从传统的百万元级降至20-50万元,降幅达70%以上,让大规模普及成为可能。

2.部署效率:从按月计到按天计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轻量化监测设备,支持快速安装与即插即用,单桥部署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大幅降低对交通运营的影响,特别适合交通繁忙的城市桥梁。

3.智能预警: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

基于AI边缘计算的智能监测系统,构建了“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体系:

黄色预警:单一参数超限,触发短信通知

橙色预警:多参数关联异常,自动生成维护工单

红色预警:结构级风险,5分钟内联动应急系统

4.续航能力:从频繁更换到长期值守

采用低功耗设计与大容量锂亚电池,设备续航时间可达5年以上,支持太阳能充电,年均维护成本降低50%,有效解决偏远地区桥梁的供电难题。

中小跨径桥梁轻量化监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规模应用三重驱动,我国正构建起"监测全覆盖、预警全天候、处置全闭环"的桥梁安全防护网。这一模式不仅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韧性,更为全球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彰显科技赋能治理的现代价值。

 

相关阅读:

国家发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

江苏一小区楼房沉降开裂,结构健康监测如何为建筑安全“把脉问诊

雷达超声流量仪有什么优势?

城市更新加速:84万公里地下管网改造,筑牢城市生命线

GNSS监测一体机的技术原理及核心价值体现在哪儿?

感知先行,决策有据:水环境监测系统赋能城市生态治理

上一篇:供水管网漏损率的计算与智能监测控制体系构建
下一篇: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以感知为基础,助力大坝管理数字化
返回列表

解决方案

  • 综合应用
  • 行业应用
  • 其他推荐

产品与服务

  • 智能终端
  • 平台服务
  • APP应用

媒体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动态
  • 视频中心

媒体中心

  • 公司新闻
  • 行业动态
  • 视频中心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APP下载
  • 开发者平台
©2021 WITBEE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7010006号-2 | 工信部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B1.B2-20211091
服务热线 159 5921 7190 | 法律信息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