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小区楼房沉降开裂,结构健康监测如何为建筑安全“把脉问诊”
2025年11月1日23时许,江苏丹阳市云阳街道台阳小区38号楼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楼体部分开裂。事故发生后,属地政府及应急、住建、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赶赴现场处置,该楼栋所有居民全部安全撤离,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现场安全监测、事故原因调查、人员安置等后续工作正在开展。相关部门已在现场设置隔离区域,请小区居民和外来人员远离以确保安全。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建筑安全的警钟,也凸显出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建筑结构健康监测?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是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智能系统,对建筑物的结构状态进行长期、实时、动态的监测和评估。其目的是及时发现结构异常、损伤或老化问题,为维护、加固、改造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预防结构安全事故的发生。
事故背后的警示台阳小区38号楼的沉降事件,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暴露出部分既有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结构安全隐患。不均匀沉降往往与地基土质变化、地下水位波动、施工扰动、结构老化等因素有关。若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这类问题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展成严重事故。

二、健康监测如何守护建筑安全?
1、感知层:实时感知结构状态,通过在建筑物关键部位安装应力、位移、倾斜、裂缝、振动等传感器,实现对结构变形、沉降、裂缝扩展等状态的全天候监测。
2、数据层:数据驱动智能预警,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异常趋势,系统可自动预警,提醒相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
3、管理层:辅助科学决策与应急响应,在事故发生前提供预警,在事故发生后提供结构安全评估依据,为疏散、抢险、修复等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隐患,减少突发性维修成本,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鼓励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推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制定《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就明确提要构建房屋安全隐患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技术体系,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此次台阳小区事件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新建建筑的质量监管,更应加强对既有建筑,尤其是使用年限较长、地质条件复杂的建筑的健康监测。
台阳小区的事件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唯有将科技与管理相结合,构建起科学、高效、智能的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体系,才能让城市更安全、让居民更安心。
相关阅读:
                                    
 
        
             工信部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B1.B2-202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