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如何实现监测预警一体化?
低洼路段的积水淹没了半个车轮、行人艰难涉水、排水井口暗流涌动......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内涝已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词汇,而是伴随极端天气频发越来越常见的困扰,并且靠经验和临时措施显然远远不足以应对。
一、内涝背后的叠加因素
城市内有些路面看似平坦,却在微观层面暗藏高低差。一场短时强降雨,雨水很可能顺着道路坡度迅速汇集到低洼点,几分钟之内就形成“积水潭”。如果地下排水管道同时因为淤堵、倒灌或容量不足而无法及时排泄,水面会迅速上涨,导致交通瘫痪甚至人员受困。
更复杂的是,内涝的发生与多个因素叠加有关:降雨强度、下垫面材质、管网运行状态、泵站调度情况……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成为威胁城市生命线运行的关键点。因此,要预防内涝,更要关注水位高度变化,这就需要一套能够深入城市生命线、实时采集数据和预警异常的监测体系。
一、监测、预警一体化协同运作
以往的做法,大多是在降雨发生后,依靠逐一排查或巡查员上报,才知道哪里出现了严重积水,但却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处置延误。而要实现实时的监测和预警,第一步是获取实时数据。WITBEE®万宾科技®地埋式积水监测仪 EN200-C,正是此场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传统的明装式设备不同,可以直接安装在道路低洼处或关键点位的路面,随时监测地面积水的高度变化,默默记录雨水汇集的全过程。
这种“潜伏式”的感知方式,有两大优势:
1.实时性强——无需只依靠人工巡查,积水变化能被实时感知和预警。
2.覆盖面广——可以在多个易涝点布设,形成遍布城市的监测网络,满足管理者对整个城市的掌控。
单纯的监测其实还不足以面对内涝问题,关键在于将数据转化为更有价值的预警。地埋式积水监测仪采集的积水数据,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抗干扰水位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判断积水风险的到来。当水深处于正常范围时,其仅作记录;当水深达到影响人员、车辆通行的阈值时,其自动向交通部门推送预警信号,为实现监测、研判、处置的全流程协同提供帮助。
在地埋式积水监测仪的协同之下,城市内涝治理将不再是被动应付的困境,而是一种以科技为驱动的主动掌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