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启动100公里管网改造计划,如何提升排水系统智慧化管理
近日,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启动18条市政道路、总长约100公里的雨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而智慧排水监测系统作为城市排水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正成为提升管网运行效率与安全韧性的关键——让原本隐蔽的排水系统运行状态变得可监测、可调控,直击内涝隐患,全力筑牢城市排水安全防线。
一、智慧排水监测系统:从“隐形”到“可见”的管理工具
传统排水管网的运行往往处于“被动响应”状态:管道是否堵塞、积水是否形成,多依赖雨后巡检或市民反馈,难以及时掌握实时动态。而智慧排水监测系统通过“感知设备+数据平台”的组合,构建了一套主动监测体系。
它以分布式传感器为“触角”,在管网关键节点(如泵站、阀门井、易涝点等)部署水位、流速、水压等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采集数据;再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信息汇总至管理平台,将地下管网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压力波动等隐蔽状态,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数据。无论是日常运行中的细微异常,还是暴雨时的水位骤升,都能通过系统实时呈现,让运维人员无需下井即可掌握管网动态。
二、智能赋能:让管网更具感知力
与传统改造不同,智慧排水监测系统实现了“硬件升级+智能监管”的有机结合:
1.全方位数据采集:在管网关键节点布置多种传感器,像水位传感器、流速传感器、水压传感器等,全天候实时收集水位、流速、水压等数据,将地下管网复杂隐蔽的运行状态,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信息,让运维人员对管网情况了如指掌。
2.精准智能预警:系统依据大数据分析和历史经验,为各项数据设定合理阈值。一旦监测到水位骤升、流速突变、水压异常等情况,立刻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将详细告警信息迅速推送至运维终端,帮助工作人员提前采取措施,有效防范积水成灾。
3.深度数据分析:通过长期积累的数据生成管网运行规律与健康评估报告,既能预测排水高峰并提前准备,也能精准定位潜在风险点,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4.水质动态监管:增设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酸碱度、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发现异常时可快速追溯源头,排查污染问题,守护城市水生态。
此次改造不只是管道的更新换代,更是排水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的重大转变。100公里管网的全新升级,将大幅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为居民生活增添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