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监测仪如何监测土壤干湿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判断土壤是否湿润多数依靠最直观的方式——看颜色、摸质地。湿润的土壤通常颜色较深,质地柔软,用手一捏,能感受到明显的潮气;而干燥的土壤则松散、颗粒分明,手感干涩。然而,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明显时。换句话说,只有当土壤已经明显偏干或偏湿,人们的感官才能作出较为一致的判断。而在地质监测中,所需的监测精度更高。因此,在需要精确数据支撑的地质监测中,凭肉眼和手感判断土壤干湿程度还远远不够。

一、肉眼和手感判断的短板
地质监测是一个极其讲究数据精度和时间连续性的工作。无论是边坡稳定性分析、滑坡预警、隧道渗漏检测,还是地下工程的变形监测,都离不开对土壤水分的准确掌握。
原因在于,土壤含水量是地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含水量过高,那么土体的抗剪强度便会降低,引发滑移或坍塌。反之,可能导致土体开裂,影响周边地基的稳定性。而这些变化可能是在毫米级的尺度上进行,人类感官便无法捕捉。要实现更实时、更精准的监测,这时便需要依赖精密的设备——WITBEE®万宾科技®土壤水分监测仪 EN401-EG-SM。

二、土壤水分监测仪有哪些优点
土壤水分监测仪之所以能满足地质监测中严苛的要求,其实时、精准的监测能力功不可没。它拥有0~100%的湿度测量范围,能够覆盖从完全干燥到饱和状态的所有土壤水分情况。同时,其测量精度达到±3%,这意味着监测数据与土壤实际水分含量的偏差极小,能够捕捉到土壤水分的微小变化,为地质监测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持。与肉眼手感的定性判断不同,土壤水分监测仪能直接输出可视化的土壤水分数据,数据更加及时、直观、可靠。
基于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局部湿度变化可能在数小时内完成。土壤水分监测仪在实现高精度监测的基础上,还拥有实时预警的功能。当它在现场采集数据,自动记录土壤湿度变化时,还可以自动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是否超出预警范围,从而智能选择是否预警或报警,为工作人员提供最及时、最准确的消息。
当土壤水分监测仪用数据替代感官,用实时记录替代瞬时观察,在地质管理工作中,安全的地基将越来越牢靠。
相关阅读:
工信部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B1.B2-202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