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为房屋监管提供哪些服务?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近日联合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要求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包括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和隐患消除机制、统筹建设城市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一、建筑安全监管的智能化
从宏观上来看,城市由无数栋建筑拼合而成。住宅楼、办公楼、商场、学校……它们不仅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感。当人们每天在建筑之间穿行时,其实这些看似坚固的结构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如果监管不到位,小到墙体裂缝,大到结构沉降、倾斜乃至失稳,都可能成为危及城市安全的危险因素。
而建筑安全监管的智能化,离不开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WITBEE®万宾科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便通过在建筑关键位置布设多种传感器,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健康感知网络。它能够对建筑的结构状态、环境因素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与预警,从而为房屋安全监管进入数字化、智能化、主动化的阶段提供着稳定的服务。
二、掌握建筑内外风险,让监管更系统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包括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振动等多项指标。这些监测数据会被实时上传至监测平台,经过算法分析后生成可视化报告,让监管人员直观了解建筑的“健康曲线”。当监测到任一指标超过预警阈值时,还会自动推送告警信息并定位到具体监测点,引导运维人员迅速开展现场养护。
除了上述的内在风险之外,建筑的安全运行也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监测体系中同步集成了环境安全风险监测模块,涵盖风速风向、温湿度、降雨量、地震烈度等关键指标。由此,运维单位能够实时掌握建筑所处环境的变化,当监测到持续强风或极端降雨时,可以第一时间评估建筑受力状态是否异常,并自动生成预警信号,使房屋安全监管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因此,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以数据为桥梁,为打通房屋安全监管的感知—分析—决策—处置链条提供着科技动力,让风险发现更早、人员响应更快、管理决策更科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