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风险管控“不过夜”,全靠这套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中国作为基建大国,桥梁数量庞大。据统计,中国桥梁总数已超过80万座,覆盖公路、铁路和城市轻轨等多种交通类型。例如,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丹昆特大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但基于桥梁数量大这一特点,检修和养护的负担也越来越大。

WITBEE®万宾科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面对桥梁监管的多个难点,以动态感知、数据分析、智能报警等优势,有助于实现桥梁风险管控“不过夜”,即任何风险被实时发现、评估和处置。
一、检修和养护的传统方式
在中医中,“望”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体态等。而在桥梁养护中,“望”对应的是视觉检查,是最直观、基础的评估手段。养护工程师通过巡视、无人机航拍、高清相机等手段,观察桥梁的整体状况,包括桥面裂缝、伸缩缝变形、钢筋外露、等表象。视觉检查不仅能发现外露的损伤,还可以通过健康记录和对比,了解桥梁的老化趋势。同时,工程师会利用应力监测仪或敲击法,掌握钢筋、混凝土或悬索发出的异响,犹如中医中的“闻”一般。
但监管人员无法做到24小时的值守,也无法及时确认桥梁结构的内部损伤出现的时间,这便可能让危险有空可钻。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便可以成为监管中心的好帮手,弥补其非工作时间的监管局限,并提供常态化的覆盖式监测手段。

二、实现全天候、多维度、可视化巡查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主要用途在于,实时记录桥梁结构、外部荷载和气象环境的动态变化,如:倾角、裂缝宽度、索力、加速度、交通流量、车辆荷载、车船撞击、温度、湿度、风速、河床水位等,实现精准、及时的感知与分析,其中体现在:
1.记录桥梁受力变化,及时发现超负荷或结构损伤。
2.通过分析车辆通行引起的振动频率与幅值,判断桥梁动力响应是否正常。
3.记录周边环境变化对桥梁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温湿度超标、水位过高等。
这些实时采集的数据将一一上传至系统平台,让管理者随时了解桥梁运行状态。当危险到来之际,如应力异常、裂缝增大、支座沉降等,预警信号便会立即发出,犹如向管理中心发出紧急的“求救信号”。这代表,即便在深夜也可以指引值班人员立即响应,实现“不过夜”的风险管控。
监管中心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通力合作,有助于实现桥梁全天候监管、智能预警和快速处置,让桥梁风险为“零”。
相关阅读:
工信部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B1.B2-202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