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漏点、大隐患,看智能漏损监测仪如何听漏于微
在城市供水的日常里,漏水呈现为两种面貌:一种是突发性的大漏,肉眼可见、水柱涌出;另一种则是更狡猾的“小漏”,只在管道内部悄悄渗出少量水流,或者在老旧接头处缓慢渗漏。后者不会立刻引起警觉,但长期累积的水量和对地下土壤的侵蚀,能悄然放大成路面塌陷、地基松动、管道二次破裂乃至大范围供水损失的严重后果。
一、小漏点为何踪迹难寻?
小漏点之所以成为供水管道的大威胁,核心在于其难以被常规巡查发现。这些直径不足3毫米的漏点,产生的漏水声音信号本就微弱,而城市复杂环境更让其“踪迹难寻”。交通噪声日夜不息,主干道上车流驶过能轻松掩盖水流摩擦管壁的细微声响;周边施工的机械振动、甚至管网自身的水压波动,都会成为干扰因素,让人工听漏时频频受阻。也正因如此,小漏点可能在地下“潜伏”数月甚至更久,等因路面塌陷、水质污染等问题暴露时,早已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灾难。
要在小漏点演变成大灾难前将其精准捕捉,就需要超越人工巡检的更敏锐的听觉和更及时的数据。而WITBEE®万宾科技®智能漏损监测仪EN201-LK以“实时听音 + 无线传输 + 可视化呈现”为核心,从而实现了对供水管网的全天候、高精度在线监测。
二、听漏于微、防患未然
与人工听漏不同,智能漏损监测仪摆脱了环境噪音的干扰,这得益于其融合的噪声与振动双重感知技术。人工听漏仅依赖单一频段的声音信号判断,很容易被交通鸣笛、机械施工等宽频噪音覆盖,而监测仪通过双模漏损监测,避免了单一频带监测的局限性,可以精准区分正常管网振动与漏水引发的异常振动。这种双重感知技术让其对微小漏点的识别能力大幅提升。
当供水管道发生漏水时,管壁与水流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声学信号。智能漏损监测仪可以实时捕捉这些信号,并将其通过4G或5G无线通讯模块传输至云端管理平台。平台搭载的人工智能算法会对采集到的声音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出漏水信号,从而判断漏点的可能性与位置。其识别准确率可达95%以上,这使得漏点的精准预定位成为现实。相比传统方法需要反复验证、逐段开挖的做法,智能漏损监测仪能在地图上直观呈现漏点疑似区段,让维修人员带着坐标出发,大大缩短了排查和抢修所需要的时间。
当“听漏于微”变为常态化的监测能力,城市的每一条供水管道也将更加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