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逢雨必涝”:科技如何为城市防汛赢得主动权
城市内涝的痛点藏在每一次降雨的应急抢险里。在往昔,内涝应对多依赖人工巡查、日常经验等,暴雨来袭时防汛人员也需要奔波在各个易涝点,即便如此,内涝防治依旧陷入被动的局面。因为防汛人员无法实时记录积水的动态变化,自然也难以立即预警风险。
一、为何逢雨必涝?
广泛铺开的道路、建筑、广场,将原本能渗水的土地替换成了坚硬的混凝土;绿地减少、河道缩窄,面对有限的排水口数量,当到达一定界限时水已无处可去。再叠加气候异常导致的强降水频率增加,逢雨必涝就成了常见现象。
当暴雨来临之时,虽然城管、交警、排水部门会派人巡查,并且积水严重时拉警戒线或临时抽排。但这种做法存在两个硬伤:其一,延迟性强,可能在灾情已造成损失后才得知状况;其二,覆盖面有限,一个城区数百个积水点,人力根本无法同步掌控。WITBEE®万宾科技®内涝积水监测系统面对这两个硬伤,以实时性、全覆盖的功能为其抚平伤口,提升各个部门对雨水的感知能力。
二、内涝积水监测系统的计策
在传统防涝体系陷入困境之时,内涝积水监测系统为城市防涝抗涝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这套系统能够实时、精准地感知城市积水的情况,并做出快速、有效的预警。它所配套的各个传感器可以24小时运转,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实时监测积水的深度、水位变化等信息。比如低洼路段、地下停车场入口、桥梁涵洞等。同时,4G/5G通讯网络作为它们的信息传输通道,保证了任何时间段的积水数据都可以及时传输到后台,为管理部门做出科学调度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指引。
与防汛人员在暴雨中巡查相比,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更广、精度更高。它可以在瞬时间监测到积水的细微变化,哪怕是几毫米的水位上升也可以被记录下来。而且,所配套的传感器不会受到疲劳、情绪、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全天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准确性。因而,城市管理者可以远在“千里之外”随时掌握积水的动态,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赢得主动性。
在内涝积水监测系统的援助之下,城市管理者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城市防涝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发展阶段不断前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