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监测系统由哪些设备组成?
燃气、供热、自来水……这些城市生命线像血脉一样穿行在城市之下。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和安全系数,许多城市选择将这些城市生命线集中纳入统一的地下空间——综合管廊。表面上看,它只是一条看不见的通道,但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渗水、结构损伤或气体泄漏,后果可能波及整个地上地下区域。因此,一套科学完善的WITBEE®万宾科技®综合管廊监测系统是必要的的。它不仅承担着“守夜人”的角色,更撑起地下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屏障。
一、管廊本体结构安全状态
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是其赖以生存的根基。如果廊体自身出现隐患,再先进的运维管理也只是空中楼阁。
1. 智能应变传感器
混凝土、钢材等结构材料在长期负荷与环境作用下,会逐渐产生微小的形变。尽管肉眼难以察觉,但它们却可能是未来安全事故的前兆。智能应变传感器正是为了预警这些细节而存在。
它基于振弦原理,将应变转化为频率变化,从而实现精准测量。IP68 防护等级保证了它能在潮湿、粉尘的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无论是酷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季,都能持续输出可靠的数据。换句话说,这类传感器就像为管廊安装了一副“显微镜”。哪怕是细微的裂缝、长期的结构应力积累,都能被早早发现并预警。
2.倾角振动监测仪
倾角振动监测仪则专注于“动态”。综合管廊并非静止不动,它可能因地质变化、外部荷载甚至地下水流而产生轻微振动。长期累积的振动可能导致结构疲劳与稳定性下降。
它利用多自由度振动诊断技术与边缘计算能力,能够实时分辨这些细小信号。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则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哪怕是极其微弱的振动,也会被放大为可量化的数据。管廊管理者也不必再依赖偶尔的人工检查,而是通过长期、实时的数据积累,可以清晰地看到结构的健康曲线。
3.智能气体监测仪
地下空间最大的隐患之一就是气体泄漏。燃气或其他有害气体一旦积聚在有限空间内,不仅威胁工人生命安全,还可能引发爆炸。智能气体监测仪采用激光甲烷传感技术,能够高灵敏度地识别多种危险气体及氧气浓度的变化。其 IP68 设计让它在潮湿和高温环境下依旧安全、可靠。相比人工嗅探,它的监测更实时、更全面。
二、入廊管网运行状态
如果说管廊本体是“骨架”,那里面的供水、燃气、热力管线就是 “流动的血脉”—— 这些管线一旦出问题,居民家里可能停水、停气、停暖。监测系统的另一重任务,就是盯紧这些“血脉”的通畅。
1.智能压力监测仪
在燃气、供水、热力管道中,压力是反映运行状态的核心参数。压力过低,可能意味着泄漏或堵塞;压力过高,则可能导致爆管。智能压力监测仪配备高量程、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捕捉瞬间的压力波动。而且,其内置的锂亚电池可以满足持续运行五年以上的需求。
有了它,管理人员无需再依赖人工抽查,而是能通过平台实时掌握压力变化,做到早发现、快响应。在城市冬季供暖、夏季用水高峰等关键时期,这样的设备就是保障民生的基石。
2.智能漏损监测仪
漏损是管网运营中的顽疾。管道老化、接口松动、外部施工损伤……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水或气体的泄漏。但问题在于,泄漏是隐蔽的。智能漏损监测仪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实现远程实时听音监测,并结合边缘计算算法来识别异常信号模式。这对于运维部门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助力,将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资源浪费。
从管廊本体的到入廊管网,综合管廊监测系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安全、高效、智慧。它如同忠实的守护者,日夜不停地监测着城市的"地下生命线",确保现代城市的脉搏始终有力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