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积水监测仪和雷达水位监测仪的区别
在城市管理中,“水”是一种双面角色。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城市安全的一大隐忧。如何在洪涝、暴雨频发的今天,实时掌握水情变化,正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说到水位监测,常见的设备类型有很多。地埋式积水监测仪 与 雷达水位监测仪名字看似接近,但背后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却截然不同。
一、从外观形态看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的最大特点,就是“看不见”。它安装在道路或低洼积水点附近的地表下方,日常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它的优势不仅在于不影响道路美观,不会成为行人和车辆的障碍。更重要的在于,它能与道路地面直接接触,第一时间感知积水的存在。当路面积水刚刚开始形成,它就能监测到最细微的积水水位变化。尤其适合道路积水监测与内涝预警。
雷达水位监测仪则是主要用于管网水位、路面积水、河湖水位监测。它可以固定在排水井、路灯、桥梁等位置,24小时“注视”着水位变化。它依靠的是非接触式雷达波测算出水位高度。这种方式不需要碰到水,也能轻松获取信息。优点在于安全、范围大,还能应对复杂环境。
二、应用场景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
1.城市低洼易涝点:例如立交桥下方、老城区巷道。
2.隧道口与地下通道:当水快速涌入时能及时报警,有助于限制人员和车辆贸然进入。
3.雨水井或排水口周边:积水情况随时可见,为排水调度、城市生命线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1.管网水位监测:了解排水管水位情况,避免管道淤积造成溢流。
2.河流与湖泊水位监测:掌握水情变化,预防洪涝灾害。
3.水库大坝监管:为泄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4.大型排涝泵站:实时掌握上下游水位差,保障监管部门的调度效率。
从道路上 “隐形守护” 的地埋式积水监测仪,到河湖旁 “隔空监测” 的雷达水位监测仪,两种设备虽原理不同、场景有别,却共同指向城市水情监测的核心目标 —— 让 “看不见的风险” 变 “可预警的隐患”。在极端天气频发、城市排水压力日增的当下,它们不是孤立的监测工具,而是相互补充的 “水情哨兵”:地埋式守住 “最后一米” 的路面积水风险,雷达仪掌控 “全域范围” 的管网与河湖水位变化,二者数据互通、协同联动,既能为市政人员提供 “哪里积水、积了多深” 的精准信息,也能为城市排水调度、防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