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竹节草”来袭,内涝监测系统筑牢城市“防洪堤”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来势汹汹,先后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岛、上海奉贤区登陆,给华东多地带来强降雨。而短时间内的大量降水,极易让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雨水管网、泵站等设施若无法及时排洪,道路易涝点、涵洞、隧道等区域,就可能迅速积水,影响交通出行,威胁居民安全。台风引发的城市内涝风险,让城市排水系统面临严峻考验,而内涝积水监测系统,成为守护城市的关键防线。
一、内涝监测系统的“智慧防线”
(一)全域监测,精准感知
内涝积水监测系统依托智能监测仪器,构建“源 - 网 - 站 - 厂 - 河”一体化监测网。智能井盖传感器、雷达水位监测仪等设备,分布在易涝区地面与地下管网,实时采集积水水位、井盖异动、管网流量等数据。不管是道路积水深度,还是管网运行压力,系统都能精准捕捉,让城市排水状态从“隐蔽未知”变为“透明可控”,为防汛决策提供实时依据。
(二)智能预警,化被动为主动
内涝积水监测系统通过对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智能识别内涝风险,提前对易涝区进行风险评估,发出预警信号。当积水接近警戒值、管网即将过载时,预警信息迅速传递给管理部门,让抢险调度“有的放矢”,把险情扼杀在萌芽阶段。
(三)全流程追溯,助力科学决策
系统不仅监测实时状态,还完整记录排水全流程数据。从降雨开始,到管网排水、泵站调度,每一步数据都可追溯。管理部门能清晰掌握排水系统运行效率,分析内涝成因,为后续工程改造、排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比如,通过复盘积水点数据,可优化管网布局,提升城市排水系统韧性。
二、应对城市排水管理困局
长期以来,城市排水管理存在信息壁垒、灾情挖掘难等问题。内涝积水监测系统,融合住建、市政、水利等多源数据,让排水系统全流程数据“看得见、用得上”。同时,系统以数据驱动决策,替代传统“经验判断”,解决内涝灾情价值线索挖掘难、事前预警不足等难题,推动城市排水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升级。
从精准监测到智能预警,从全流程追溯到多部门协同,内涝积水监测系统让城市排水管理更高效、更主动。未来,随着系统不断完善,搭配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抵御内涝的能力将持续提升,即便台风来袭,也能筑牢“防洪堤”,守护城市安全与秩序,让居民在极端天气下更安心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