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一小区居民楼多层阳台坠落,安全没有 “重来键”
4月7日下午,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南海新区候鸟度假小区内,一栋楼房6层至2层的阳台全部坠落,所幸事发楼栋无人居住,现场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房屋安全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好房子” 的定义应从四个维度精准诠释,而 “安全”承载着居民对居住环境最朴素、最根本的期待。房屋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物理空间,更是人们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当房屋出现安全隐患就如同埋下一颗 “定时炸弹”,再精美的装修、再舒适的布局、再宜人的景观,都将在安全风险面前黯然失色且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在既有房屋安全管理领域,安全没有 “重来键”,而预警机制是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城市生命线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提前感知潜在风险。无论是建筑材料的老化还是因环境因素引发的结构损伤,预警机制都能为后续的排险加固争取宝贵时间。
一、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短板
当前既有房屋安全管理存在一大短板。由于缺乏智能化监测设备和系统的有效覆盖,难以实时、精准地察觉房屋结构在自然环境侵蚀、使用功能变更、老化损耗等因素影响下的细微变化。监测数据采集手段单一、频次不足则无法形成完整的房屋安全状况演变轨迹,导致难以做到隐患早预警、早处置,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既有房屋安全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
WITBEE®万宾科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人工巡检与定期抽检的基础之上,做到了实时、全面地监测房屋动态变化,让安全隐患察觉滞后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二、时刻预警护周全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部署倾角振动监测仪、GNSS 监测一体机、智能加速度监测仪、智能结构诊断器等高精度设备,为既有房屋安装了无数个深入房屋各个关键部位的“感官触角”。例如,智能结构诊断器专注聚焦于梁、柱、墙等主体承重构件。它就像一位专业的”医生”,对这些关键部位的应力分布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精准察觉构件受力状态的改变和数值异常。通过24小时的跟踪和分析,能提前预判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的位移、倾斜等多种情况,为监管人员提供实时的预警信号。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全面采集风速风向、温湿度、降雨量、地震烈度等多维度环境参数,并且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指标。这些参数彼此交织、相互印证,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数据网络,能够精准捕捉建筑结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特征,为科学评估既有房屋的真实状况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助力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与维护。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补足了既有房屋动态监测能力的短板,提升了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应急响应速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