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场景中,如何部署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
当我们谈及城市生命线,指的是那些支撑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桥梁、隧道、排水管网、供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综合管廊、房屋建筑、河湖等。这些系统就如同人体的血管和神经出现问题,可能引发“城市瘫痪”。而在这其中,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赋予城市自我觉察、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能力,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必需品”。
一、从“点”到“网”
WITBEE®万宾科技®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的部署,主要在于系统性的构建一个覆盖全城、动态联动的智能监测网络。其中,各个传感器正如散布于城市体内的“神经末梢”,从“点”到“网”进行覆盖式监测:
排水管网:雷达水位监测仪、雷达超声流量仪、地埋式积水监测仪、智能井盖传感器等;
供水管网:智能漏损监测仪、智能水锤监测仪、智能水质监测仪、智能压力监测仪等;
燃气管网:可燃气体监测仪、智能压力监测仪、智能气体监测仪、边缘计算网关等;
供热管网:温度液位监测仪、智能压力监测仪、倾角振动监测仪、智能温度监测仪等;
桥梁:智能温度传感器、雷达水位监测仪、倾角振动监测仪、GNSS监测一体机、智能倾角监测仪、智能加速度监测仪等;
房屋建筑:GNSS监测一体机、倾角振动监测仪、智能应变监测仪、多功能气象站等;
隧道:智能加速度监测仪、智能视觉形变仪、倾角振动监测仪、GNSS监测一体机、地埋式积水监测仪等;
综合管廊:智能结构诊断器、倾角振动监测仪、智能压力监测仪、智能气体监测仪、智能漏损监测仪等;
河湖:雷达水位监测仪、智能水质监测仪、雷达流量仪等。
二、实现监管与治理模式的创新
传统监管模式存在三大结构性缺陷:一是依赖人工巡查和投诉举报,风险发现滞后;二是各部门数据割裂,难以形成协同防控;三是处置流程冗长导致效率低下。而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治理效能的质变。它使监测和预警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毛细血管,形成全天候、近乎无死角的监测网络,在技术赋能下突破人工监管的能力边界。
此外,城市生命线涉及燃气、供水、排水、交通等多个领域,在治理中部门间可能因数据壁垒导致协同效率低下。而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的部署打破了这一困局,通过将分散的监测数据整合为“一张图”,促进了部门间的联合巡查与协同处置。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所实现的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智慧城市向自我感知、自我思考、主动预警的“飞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