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积水监测仪—让内涝风险“看得见、管得住”
在城市内涝治理中多个部门可能涉及其中,如水利部门、市政管理部门、交通部门等。但部分职责存在交叉,例如在城市排水管网与河道水系的衔接管理上,水利部门和市政管理部门可能都有管理职责,这就容易导致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且责任难以落实。再者,面对内涝毫无规律的变化,如何才能让内涝风险“看得见、管得住”,这也是压在各个管理部门身上的一座大山。
一、监测与治理工作的“结节”
1.内涝监测站点密度低
当前内涝监测站点分布不够密集,无法全面、精准地覆盖城市各个区域。而且现有监测手段难以实时跟踪积水动态,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积水的范围、深度、变化趋势等关键信息,这使得相关部门在应对内涝时缺乏可靠的决策依据。
2.部门间数据分散
气象、交通、城建等多个部门各自拥有独立的监测数据体系,但数据之间处于分散状态。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明显不足,无法将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和深度挖掘,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内涝监测和预警信息,影响了对内涝风险的准确评估和及时应对。
3.预警机制滞后
由于监测和数据分析的滞后导致预警信息无法及时发布,城管、交通、消防等部门可能来不及提前部署排水设备、疏导交通等应对措施。当内涝发生时各部门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对于城市交通拥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问题无法及时处理。
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制约了城市内涝监测与治理工作的开展。而WITBEE®万宾科技®地埋式积水监测仪EN200-C的参与,让城市各个区域所面临的内涝情景逐一展现,并以其智慧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为内涝的预防和整治带来新的技术手段。
二、让内涝风险跃然眼前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可以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包括易涝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进行广泛埋设,实现对城市整体的积水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弥补现有监测站点密度低的不足。它采用现场实时监测积水深度、水位等参数的方式,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让监管单位实时掌握积水的范围、深度、变化趋势等关键信息。当积水水位触及预设的警戒阈值时,它还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让相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前部署排水设备、疏导交通等,避免内涝发生时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让内涝风险跃然眼前。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每时每刻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5G/4G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促进气象、交通、城建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分析,从而可以形成全面、系统的内涝监测和预警信息。
地埋式积水监测仪将内涝风险从“不可见”变为“可监测、可预测、可干预”,用数据守护城市安全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