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综合管廊有了“智慧大脑”,城市管理更“精致”
一条规模庞大、功能多元的隧道空间在城市地下悄然延展,这便是新闻之中经常提到的综合管廊。它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在这条特殊的隧道里各类管线有序排列,共同构成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的核心网络。
为了确保这些管廊结构以及入廊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行,多个城市的综合管廊内还设置了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综合管廊监测系统。检修口为维护人员提供进入管廊内部检修的通道;吊装口则是各类设备、管线安装与更换的“生命通道”;而综合管廊监测系统更是管廊的“智慧大脑”。
一、综合管廊也有“智慧大脑”了
综合管廊监测系统作为“智慧大脑”,通过先进的现代传感技术、云计算、计算机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对综合管廊的智慧化感知、自动化分析、智能化预警。它能够实时感知管廊内的结构完整与稳定、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管线运行状态等各类信息,并且在发现异常时立即展开报警程序,让运维人员能够通过远程监测对管廊内的设备进行集中的监管。
基于智慧化感知和数字化预警提供的全面、准确信息,城市管理者和运维人员得以做出科学化决策。通过对管廊设备运行状况的精准分析,能够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避免过度维护造成的资源浪费或者防止因维护不及时引发设备故障。这种科学化决策延长了管廊及内部设备、入廊管线的使用寿命。
二、实现资源数据协同汇集
以往各部门在综合管廊管理中各自为政,当出现问题时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沟通协调。而综合管廊监测系统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数据进行协同汇集。以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结构位移、气体浓度等关键数据,实现跨部门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实时同步。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自动整合并可视化呈现监测数据,使规划、建设、运营等部门能够基于统一信息基准开展协同工作,消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沟通障碍与决策滞后问题。
面对突发灾变场景,综合管廊监测系统的应急响应优势更为凸显。系统内置的智能预警机制,能够在灾害发生瞬间触发预警报警机制,自动向消防、安监、电力等多部门推送预警信号。同时基于远程实时监测的功能,各部门可直观掌握现场情况并快速制定联合处置方案,实现专业力量的高效协同与快速响应。
综合管廊监测系统作为地下城市生命线的“智慧大脑”,让城市管理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之中也逐渐变得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