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何化解传统管理 “痛点”?
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上;杭州湾大桥跨越杭州湾海域且全长 36 公里;北盘江大桥以 565
米的垂直高度刷新了世界第一高桥的纪录。但是在这些世界级桥梁工程的背后,我国桥梁安全形势却依然严峻,桥梁裂缝、位移、变形等问题如同隐于城市生命线暗处的
“定时炸弹”。
每一起桥梁垮塌事故都伴随着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如何才能让这些宏伟的桥梁工程成为造福人民、促进发展的 “平安桥”“幸福桥”?这对监管模式和养护模式提出了挑战。
一、传统桥梁管理“痛点”
1.没有建立完善的桥梁日常巡查制度或巡查人员工作不认真、不专业,未能及时发现桥梁结构的损伤、病害以及安全隐患,如桥墩的裂缝、基础的沉降等。
2.没有制定完善的桥梁垮塌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导致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
3.交通运输、水利、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之间在桥梁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
4.在跨区域、跨部门的桥梁监管中,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监管空白等问题,使得一些桥梁处于无人监管或多头监管的混乱状态。
尽管桥梁垮塌事故的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WITBEE®万宾科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参与为实现更为高效、实时、精准的桥梁监测和养护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建立完善的桥梁巡查和预警体系提供了动力支持。
二、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表现
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关键部位的GNSS监测一体机、智能结构诊断器、倾角振动监测仪等传感器,实时采集桥梁结构的应力、变形、振动、位移等数据。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还可以精准识别桥墩裂缝、基础沉降等细微损伤与病害,相比人工巡查不能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来讲,它的应用确保了桥梁安全隐患被及时发现,更弥补巡查人员工作不认真、不专业的缺陷。
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所构建的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让交通运输、水利、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可实时查看桥梁运营过程中的监测数据等信息。这种特殊的功能方便各部门及时交流协调,避免因信息不通畅导致的管理混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实现多部门对桥梁的协同管理和更加高效的养护。
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也有利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桥梁的监管责任精确划分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系统更直接明了的展示桥梁的监管归属,并且实时跟踪其辖区内各桥梁的运行状态,为明确各部门在不同管理环节的职责和无人监管或多头监管的问题带来应对之策。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使监测视角提升到对桥梁整体健康状况的宏观把控,促使桥梁运维向以数据驱动、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模式转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