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位监测设备:时刻诊断水利安全
医师通过把脉问诊这一独特方式,能够及时察觉患者身体潜藏的健康问题。把脉时手指下脉搏的细微变化及问诊中患者对症状的描述,都如同身体发出的信号,让医师迅速锁定病症。
那么对于承载着生态功能的河湖而言,该如何知晓其水位究竟处于正常状态,还是已经亮起了 “红灯” 呢?这同样需要一套科学的 “诊断” 流程。河湖水位不仅关乎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灌溉用水到防洪安全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但好在雷达水位监测仪如同河湖的 “水位计”,实时记录水位变化并为守护河湖的健康持续输出数据支撑。
一、河湖水位监测痛点分析
1.河流交汇处、蓄洪区以及生态敏感区域的巡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部分偏远或地形复杂的湖区甚至处于监测盲区,这使得水文数据的采集难以全面覆盖。特别是在汛期河流分洪过程中,分洪区水位变化难以被及时掌握,城市生命线便随时可能面临危险的冲击。
2.常规的人工测量难以满足实时、动态监测的需求。老旧的监测设备在数据传输、分析过程中存在延迟,导致管理部门无法不能及时获取水位的实时变化信息。这种滞后性严重影响了水位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严重缺失,数据孤岛现象极为突出。水利、环保、气象等部门各自为政,但数据未能实现实时共享,无法从多维度对河湖水位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喝推动水利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2024 年 5 月水利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这个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WITBEE®万宾科技®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为河湖水位监测带来了新的视角。
二、河湖水位监测新视角
雷达水位监测仪搭载RFMCW远程毫米波雷达测距技术,通过发射持续且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的毫米波信号,实现对水位的精准测量和感知。这种技术赋予设备最深达40米的远程探测能力,因此在户外可以轻松应对各类水域环境。同时AIWSM抗干扰水面动态监测技术的融入,以及所配备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动态识别模型,保证了在船舶航行、漂浮物漂移或树叶飘落时,也能将其与水面真实波动区分开来,精准排除干扰并降低监测误差与数据扰动。
雷达水位监测仪的远程预警功能也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无论是在偏远山区、无人值守的水域,还是在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的地区,它都能稳定工作并将水位数据准确传输回来,不会因为地理障碍而影响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甚至还可以帮助运维单位快速、准确地判断洪水的发展趋势,帮助决策者提前调度水资源、组织人员疏散等。
雷达水位监测仪从实时监测和远程预警入手,为运营单位迅速锁定水位波动情况,在防范水旱灾害的过程之中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支持。
相关阅读: